前几日,钛微媒记者潘廷祥的文章《上海钛展凸现钛元素里的大智慧》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议,今天小编将与大家分享此文章的深度报道,看看记者在国际钛业展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10月10~12日,2016 中国国际钛业展在上海市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展览的特色体现在化工、铸造、钛业共融的跨界结合。记者穿行于各个企业展厅之间,各种钛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络绎不绝。
在宝钛集团展厅,轻盈的全钛自行车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锃亮的高尔夫球具让钛成为运动器械的一员,4500米载人潜水器图片再一次让钛业人看到了智慧金属钛闪烁的光芒。
在宝鸡中国钛谷展厅,“古有青铜器,今有钛金属”,十个字提升了钛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钩存。“钛与生活”的理念注入了钛的时代魅力,掀开了钛制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厨房乐章;3D打印的钛医疗器械赋予了钛金属生命;清晰干净的钛耳机成了发烧友的抢手货。
宝钢特钢、遵义钛业、双瑞万基、攀钢集团、天工股份等大企业各自展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
漫步“钛智慧”的展途上,高科技产品绚丽耀眼,新产品研发层出不穷,后起之秀钛企夺人眼球。
随着对参展钛企科技与产品的逐一了解,“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钛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引起业界人聚焦关注。与时俱进的新产品,与科技同飞的新技术,既让不同的钛业人眼前一亮,也让不同的钛业人吃了一惊。一些似乎在业内名不见经传的钛加工企业已经“小荷露出尖尖角”了,推出的产品让一些老牌钛企感到“后生可畏”。
在记者印象里没听说过的鑫鹏源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带来了大口径高端钛合金管,该公司《一种钛合金TC4材质热轧无缝管的生产工艺》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家公司通过科技进步走的是一条低成本高品质的市场之路。
同样,河北恒祥钛合金制品有限公司也成功研发生产了大口径长度达12米的高等级钛合金管,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5万吨。记者在现场发现,配戴的嘉宾证上唯一有广告的正是这家才成立两年多的公司。
鑫鹏、恒祥两家业界并不出名的钛企或许将伴随上海国际钛业展,迎来“海上生明月”的钛景灿烂。他们带来的大口径高端钛合金管不经意间已成为本次展出的“钛亮丽的风景线”。
此次钛展,一些“小而精美,小而精巧,小而精尖”的小企业研发新品的科技创新也毫不逊色,独特产品走向依然在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天地人和。
员工200人左右的龙南新晶钛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钛系列产品十分精制,非主流钛饰品销往欧美等国家。生产的钛医疗类产品也已经打开了市场。
员工150人的中核晶环锆业生产的结晶铪用于原子能工业和宇航工业,用做原子能反应堆的控制棒材料和可做体积小而能量大的火箭推进器。
员工50人左右的温州宏钿钛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钛阀门用于石油、化工、舰船等,质量得到下游用户的好评。
参展中记者相遇浙江永康的钛制品生产商,他们主动找到本报钛业版、钛微媒记者,邀请到神奇的永康钛制品生产助力宣传策划。永康市委领导十分关注钛微媒。看来钛也需要借媒介搭建了解钛、走进钛、推动钛、使用钛的舞台。因为,好产品、好技术不能只养在深闺之中。
看似小公司,实乃大智慧。
恒祥钛合金、鑫鹏智源、龙南新晶、中核晶环锆业、温州宏钿钛制品、永康钛发展谋略只是众多触钛小公司的缩影,它们在弥补完善了大企业生产的短板时,也给知名大企业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不进则退。
这些后起之秀的钛企业具有人力资源优势突出、科技平台高、涉及产品领域广、发展理念活跃、下游链条灵活、精准研发凸现等优点。这是不少老牌钛企、大牌钛企的短板,比如恒祥钛合金、鑫鹏智源的大口径高端钛合金管就让一些国有老牌大型钛加工企业刮目相看。为什么这些脱颖而出的小公司能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钛市场中活得游刃有余,值得老牌大企业好好去思考。抛开人力资源等因素外,小公司的研发理念、市场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甚至“官本位理念”是不是需要老牌企业去推陈出新?是不是应该放下大企业的身架,弯着腰低着头学习小企业先进的优秀的东西?做人做事提倡能者为师,做企业也应该不分大小。
钛元素凸现钛智慧。不是金钢钻不揽瓷器活。金钢钻虽小,但能力却不小。上海国际钛业展为期只有短短的3天,但从河北恒祥钛合金、鑫鹏智源启能展出的长达12米的大口径高端钛合金管里却给我们留下了“智造助推转型,创新引领发展”的深邃思考。众多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内的精准研发告诉我们,做大的前提是做细做优做精,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激活钛元素里的钛智慧,更是对福惠人类钛资源的呵护与尊重。
录入时间:2016-10-13 10:40:26 点击次数:2038